4月9日,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联盟正式发布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此次测评覆盖了12款市场主流纯电车型,从行车、空调、驱动、补能4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参评的12款市场主流纯电动车型中,8款国产自主品牌和3款合资品牌车型获得“一级能效”评价。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能降碳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汽车产业绿色化、高效化发展已成全球共识。为响应国家节能降碳政策,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联盟应运而生。该联盟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起,依托权威技术力量和标准化体系,围绕能效开发、碳评价管理、测评认证等核心方向,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能效分级制度通过科学量化车辆能耗水平,不仅为消费者提供透明选购依据,也促进车企优化技术路线。
此次测评涵盖12款自主与合资品牌市场主流纯电动车型。结果显示,8款国产车型能效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尤其在行车能效与补能能效方面表现突出。中国汽研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指出,破局资源环境的约束性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汽车的能效管理可以起到积极引导行业绿色发展的作用。
根据专家测算,若6000万辆一级能效纯电动车投入使用,十年可节电28665万兆瓦时,减少煤炭消耗8599.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381.6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5.7个长白山的森林碳汇能力。
能效分级制度将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消费者而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江表示,能效标签如同“省电成绩单”,一级能效车型每公里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10,购车时“认准等级”即可实现“省电又省钱”。对企业而言,这一制度通过量化指标推动技术迭代,例如优化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热管理系统性能等,助力车企从“参数竞争”转向“真实能效竞争”。目前,能效联盟已启动混动汽车、商用车能效分级研究,未来将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测评体系。
此次能效分级测评结果的发布,既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答卷,也是迈向全球汽车能效标准引领者的新起点。能效联盟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完善分级标准,拓展测评车型范围,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助力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国汽车交易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汽车交易网 cn.checne.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17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