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新一届董事会换届选举议案,现年71岁的董明珠以压倒性支持率连任董事,并继续担任董事长,开启其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与此同时,陪伴格力超二十年的“老将”张伟被正式任命为总裁,这标志着格力电器高层权力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也释放出公司高层梯队年轻化、专业化改革的鲜明信号。
此番人事更替,不仅是管理风格的调整,更是格力电器在内外交困局势下的一次自我革命。
“不退”的董明珠:权力中心的坚守者
从1990年进入格力,到2012年担任董事长,董明珠三十余年如一日地站在这家中国家电巨头的最前线。作为一位标志性的“掌舵人”,董明珠在格力的品牌构建、渠道变革、技术转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连任,其所持格力电器1.79%的股份,以及与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的“一致行动人”关系,也说明她不仅拥有实质话语权,还拥有强大的资本基础。而股东大会上其以超过33亿股同意票数、几乎100%的高赞成率连任,更是其强大影响力的注脚。
但不同于此前的“董事长+总裁”双重角色,此次董明珠将总裁一职交给了张伟,释放出其权力下放与企业传承的清晰信号,也让格力的管理层年轻化迈出关键一步。
张伟上任:年轻化管理团队正式走向前台
新总裁张伟1999年加入格力电器,历任供应链、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核心部门负责人,是格力内部成长起来的“老兵”。2020年起,他就担任格力党委书记,是战略执行和企业文化承接的重要人物。
此次张伟被任命为总裁,并提名方祥建、刘华、李绍斌、胡余生、王凯五位副总裁,正式形成以张伟为核心的年轻管理团队。从平均年龄上看,第十三届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为58岁,较上一届下降4岁。
格力电器此次提拔的总工程师钟成堡更为外界关注。他2008年本科毕业后即进入格力,从技术员做起,历任研究院院长、总裁助理,如今兼任智能装备业务负责人。这位“理工男”式的技术新贵,被视为格力坚持自主技术路线的象征。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通过“自主可控”的方式构建核心技术壁垒。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碳化硅芯片等新兴业务上,格力不依赖国际团队、不走并购路线,而是坚定推行“技术自立”。
这一技术理念由董明珠亲自主导。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在科技上做实做好,不赶时髦、不吹牛。”她强调格力研发团队从2012年的800人增长到2024年的近2万人,覆盖所有关键技术领域。
高栏空调智能工厂、碳化硅芯片工厂的开放参观,也成为向外界展示其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自动化生产线、全流程机器人协作设备,均由格力自主研发,构成其进军高端制造的核心资本。
压力与破局:在美的和海尔夹缝中突围
尽管转型意图明确,格力依然面临现实的增长焦虑。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5.34%至1467亿元,远落后于美的集团的3203.5亿元与海尔智家的2200余亿元。而在利润方面,也被美的反超。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德国库卡完成机器人和自动化版图构建,并持续高效释放利润;而格力的多元化之路则更倚赖自主技术、品牌延展和渠道重塑,发展周期更长、难度更大。
当前国内家电行业普遍面临“天花板效应”,行业竞争激烈,海外市场增长不确定,格力如何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其董事会和新管理层共同面临的课题。
“董明珠健康家”:从空调品牌到生活方式IP
在格力家电品牌升级的探索中,“董明珠健康家”的推出成为一记重拳。该品牌意图打破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固有印象,向健康生活场景延伸,覆盖空气净化、智能厨电、绿色能源等领域。
但将企业品牌与创始人个人深度绑定,也存在争议。市场反应两极分化:一方面,借董明珠个人IP打开认知度迅速有效;另一方面,也存在“格力过度依赖董明珠”的质疑声。
市场部负责人朱磊在回应中坦言:“终端认知很难改变。”而董明珠本人也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企业传承与“接班人计划”。她表示,已有三至四位候选人正在不同岗位轮岗锻炼。
董明珠的再次连任或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延续,但张伟、钟成堡等中青年管理团队的全面上位,则为格力电器“后董明珠时代”提前埋下种子。
在制度设计上,格力电器此次将总裁权责独立于董事长职务,试图构建更现代的治理结构。而新任独立董事程明、李红旗、翁国民等,也将为公司治理带来新的专业视角。
但人事变革只是第一步,真正挑战在于:张伟能否像董明珠那样,在风云变幻的行业格局中,带领格力找到新的增长突破口,完成真正的战略转型?
在坚守与变化之间寻找第二曲线
格力电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有着强大的品牌积淀、深厚的技术储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它也正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市场认知固化、转型成效待解的瓶颈。
这一次,董明珠并没有全身而退,也没有一意独揽,而是选择站在战略制高点稳住格力根基,同时推动管理层结构性重塑。
格力电器的故事,正在从“董明珠时代”向“团队协作”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格力能否真正走向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的新纪元,将成为衡量其未来价值的最大变数。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国汽车交易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汽车交易网 cn.checne.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17705号